原创|元宇宙+医疗:人工智能未来会取代医生吗?

2022.03.31 | 浏览:39323


AI技术在20世纪中后期被引入医学领域,开始被用来辅助医生进行诊疗记录,或者是作为统计分析工具来提升诊断效率。


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,人工神经网络、模拟专家系统等技术陆续被研究和应用,这大幅度提升了AI水平,医学AI变得更加智能和强大。


Facebook改名Meta后不久,扎克伯格又宣布推出一款机器人皮肤ReSkin,可做成任意形状应用到机器人手指、手套等地方,都可以获得任何物体的触感,还可收集数据。经过触觉技能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将可以执行需要高灵敏度的任务,包括在医疗机构工作。




目前,在辅助诊疗、医学影像检查、疾病风险预测、精神病学分析、康复治疗等诸多方面,都有AI参与其中,这对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、降低医疗服务成本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。


2021年12月7日,在全球首届糖尿病综合管理国际人机大赛上,平安AskBob“AI医生”以92.4分vs国际内分泌主治医生团队89.5分的优势,在大赛上胜出。


目前,与人类相比,AI在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能力方面都具有更强的优势。那么,在元宇宙时代,AI是否真的会演化为比医生还要强大的独立存在,进而取代医生呢?


医生的本职是“救死扶伤”,在物理世界如此,XR技术也的确让人们更加健康和长寿,但元宇宙的医疗景象就会止步于此吗?脑机接口、AI、IoT、体感设备、量子计算等技术的高速发展,必然也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

元宇宙能令我们在物理世界中更加长寿吗?可以把我们的痛感消除吗?我们会在元宇宙中拥有嗅觉和味觉吗?盲人会在元宇宙中拥有视力吗?或者像《上载新生》(Upload)一样,肉体消亡后,精神意志在数字世界中被延续下来?


马克思在《资本论》中第一次提出了“技术是人体器官延伸”的观点。他认为各种技术的发明,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类为了延长自己的器官。




与马克思同时代的技术哲学家恩斯特·卡普则提出了“器官投影说”。他认为,任何技术都是人体器官的模仿,也就是说,技术从本质上看就是人体器官的外部物化。


AI也是同理,医学AI是各种先进技术的集成,是对医生大脑的模仿,复制和强化了医生大脑思维的部分结构和局部功能,是执行医生意志的工具。


医学AI更庞大的存储、更细微的识别、更快速地筛查等等,都是医生器官的延伸。借助AI,医生成为了更强大的医生。



而器官再怎样延伸,都只是人类的一部分,并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,进而将人取代。


从外部层面而言,医学AI只能对特定领域的任务进行处理,以解决医生的部分工作。


例如,腹部CT影像智能辅助肿瘤检测分析助手只能对占位性肿瘤进行检测,对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瘤却视而不见,只依赖医学AI很容易造成漏诊。


从内部层面而言,医学AI的智力并不会超越医生。因为AI的学习能力是基于算法而不是社会交往,AI只能运用人类“喂给”它的知识,而不能自主进行知识的创新。


而且,医学AI也不能成为有温度、有情感、有爱心的医生。毕竟技术不是医生的全部,以职业道德、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来处理医患关系同样必不可少。



例如,医生时常说出的“善意的谎言”。医学AI很难像人类医生一样,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决定是否应该与患者家属配合,对患者隐瞒临终诊断,并且说出“善意的谎言”。


作为对手,只有技术的AI并不能取代一名真正的医生;反而作为助手,AI使医生如虎添翼。


与其比较医生和AI谁更强大,推导出谁会被取代,不如使AI走向医生,各取所长,强强联合,把AI取代医生变为AI融入医生。


AI走向医生,同时也把医生从低效率中解放了出来。不仅是提高诊疗的效率,AI还可以帮助医生减少在日常管理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,这往往能够占用到医生高达70%的管理时间。



有了这些时间,医生或许将继续深耕医学领域,成为更专业的医生;又或许会开始探索跨学科领域,在医学和数据科学的交汇处前进,走向AI,同AI达到更深层次的联合。


创造医学AI的目的,和医生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——为了人类。当前正是一个“眼看它起泡沫”的阶段,各个领域,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成为元宇宙的“亲戚”,而医疗行业需要的更多的是冷静。




官网

http://chaindreamhome.com/


官博:

https://weibo.com/u/7332907103


Telegram:

http://t.me/chaindreamhome


ins:

https://instagram.com/chaindreamhome/


Twitter:

https://twitter.com/chaindreamhome



联系

我们

028-87531801

客户端